佛教故事: 佛告迦葉,為什麼不捨棄難以渡化的善星比丘

佛教故事: 佛告迦葉,為什麼不捨棄難以渡化的善星比丘

在世尊門下,有一位名叫 善星的比丘,是位很難度化的人。因為佛說法給他聽,他都充耳不聽,當然就不了解佛法中的一偈,一句,一字的涵義,反而產生邪見。佛說:”迦葉啊! 善星對於珍貴的佛法一無所得,也沒半點受益,譬如人進入大海哩,既使看見寶物,卻因反覆不定,終於一無所獲。有時很同情他,或再三責備他,他也充耳不聞。迦葉啊! 善星節節退步,我很憐憫他,但是至今仍然不能使它拋棄邪見。”迦葉啊!善星常常對人宣稱:善惡的行為不會有報應。如此邪見,毀及善根。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他缺乏善根,但是,我仍然與他終日相處,一塊生活,長達二十年。也許你們要說,為什麼不拋棄善星呢? 事實上,如果我拋棄了他,他會喜不自勝,為所欲為。最後不知會迷惑多少人,造多少惡業!因此,我特地把他叫到身邊,竭力限制他,免得他傷害別人。” 而這世上還有很多人不懂佛陀的苦心,甚至違背佛的本意,最後難以救渡。

在世尊門下,有一位名叫 善星的比丘,是位很難度化的人。因為佛說法給他聽,他都充耳不聽,當然就不了解佛法中的一偈,一句,一字的涵義,反而產生邪見。佛說:”迦葉啊! 善星對於珍貴的佛法一無所得,也沒半點受益,譬如人進入大海哩,既使看見寶物,卻因反覆不定,終於一無所獲。有時很同情他,或再三責備他,他也充耳不聞。迦葉啊! 善星節節退步,我很憐憫他,但是至今仍然不能使它拋棄邪見。”迦葉啊!善星常常對人宣稱:善惡的行為不會有報應。如此邪見,毀及善根。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他缺乏善根,但是,我仍然與他終日相處,一塊生活,長達二十年。也許你們要說,為什麼不拋棄善星呢? 事實上,如果我拋棄了他,他會喜不自勝,為所欲為。最後不知會迷惑多少人,造多少惡業!因此,我特地把他叫到身邊,竭力限制他,免得他傷害別人。” 而這世上還有很多人不懂佛陀的苦心,甚至違背佛的本意,最後難以救渡。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

佛教故事 – 羅漢醉酒

羅漢醉酒

有一位貧窮的女子,準備了酥乳糜來供養周立盤陀伽尊者。因酥乳糜性寒,女子擔心尊者吃了發冷,於是端來一碗看起來像水一樣的酒。尊者看都沒看便喝了下去。途中,酒力發作,走到精舍大門邊時,便因不勝酒力,醉倒在地。這時佛陀和阿難尊者正好回來看到,便集合所有比丘升座說法。

佛說: “我聽說這附近有惡畜,性情凶暴,四處殘害生靈,多虧了周利盤陀伽加以降伏,人及鳥獸才得安寧。是不是有這件事情?” “是的,世尊,我們曾親眼目睹此事。” “那你們認為周利磐陀伽現在能降伏一條小蟲嗎?” “不能,世尊”。

可見飲酒的禍患有多大啊。 它不但使人威儀盡失,而且也會蒙蔽靈覺得智慧。周利盤陀伽這麼一位證到羅漢果的人,尚且都會被酒所誤,所害,更何況是一般凡夫俗子呢? 眾生有許多罪過都是因為飲酒而犯下的,所以凡是佛弟子都不得飲酒。既使像小草上的露水那麼一丁點的酒也不可以喝。飲酒本身沒有善或惡的分別,不過一杯酒下肚後,常會令人喪失理智,犯下殺盜淫妄等惡行,因此佛才會特意加以遮止。
我們希聖希賢,志求無上菩提,身心自然要保持安泰清明,如此道業才能循序漸進,若因一時貪杯而誤事,乃至於造業,若入惡因緣的循環,至為可惜。所以每一位佛弟子的眼中,應該處處看見自己修行的道場,方不失修行人的心行。

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佛教故事

佛門禮儀 – 求法

佛門禮儀 – 求法

“求法”是神聖莊嚴無比珍貴之事,所有佛弟子要提前沐浴,漱口,清淨身心,著裝嚴謹;向上師求法過程中,應遵照上師指示行禮,持咒等。未經上師許可不得講話,不得打開法本;有任何疑問,可於傳法結束後請示;求法如果被上師婉拒,就應適可而止,因為聖賢之師知道,應該傳什麼法,於何時傳法。在機緣尚未成熟前強求,會不合緣起。要知道有些法,對弟子來說,可能需要更多的因緣才能領受。求完法,應先向佛菩薩和上師頂禮,然後面向上師,後退幾步再轉身,盡量莊重得體的退去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求法式神聖莊嚴無比珍貴之事,所有佛弟子要提前沐浴,漱口,清淨身心,著裝嚴謹;向上師求法過程中,應遵照上師指示行禮,持咒等。未經上師許可不得講話,不得打開法本;有任何疑問,可於傳法結束後請示;求法如果被上師婉拒,就應適可而止,因為聖賢之師知道,應該傳什麼法,於何時傳法。在機緣尚未成熟前強求,會不合緣起。要知道有些法,對弟子來說,可能需要更多的因緣才能領受。求完法,應先向佛菩薩和上師頂禮,然後面向上師,後退幾步再轉身,盡量莊重得體的退去。

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佛門禮儀 求法

她竟然說不出”不要”二字【佛教故事】

眾生的病根是”我”,這種由”我”而引發的貪心無量劫以來都一直纏繞著我們每個人,致使輪迴不息,難以解脫。

釋迦佛陀時代,有一位貧困的婦女,總是跟在佛陀的後面佔便宜。因為佛陀每次講法後,總有豐厚的供養,佛陀轉施於她。一次,佛陀為渡化她,就對她說「只要你說出”不要”,這些物品照樣會佈施給你。可是貪心已久的她竟然半天說不出”不要”兩個字。她反觀自照,不由得大為羞愧。眾生在自己一無所有之時,就絞盡腦汁,千方百計地去尋求,而且貪得無厭,多多益善,心不知足,為圖多求,甚至於不擇手段,造出種種惡業。一旦擁有名利等時,又惶惶不安,唯恐失去。而佈施能使人遠離這種貪心。面對需要幫助的眾生,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,伸出自己的雙手,或給予救濟,或給予鼓勵。

整的佈施的過程不應該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,或者一種商人的交易心理。要感謝被幫助的人,正是因為他們,自己才有一份機會。因為這樣的機會,我們會得到一種佈施的快樂,同時也會得到一種佛法的實踐,也為自己種下了善因福田。

頂禮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